電子產業供應鏈移轉擴大至陸資PCB廠,去年底起陸資大廠紛紛宣布前進泰國設廠,TPCA預估,2026年陸資PCB海外生產之產值比重將提升至1.5%至2%。
亞洲在PCB產業一直都扮演著關鍵的角色,超過9成的PCB在此製造,其中又以台灣、日本、韓國、大陸的電路板企業最為重要,多年競合下,彼此也找到所屬的市場定位,其中台商為全球最大的電路板供應者,產品齊全,技術領先,陸資次之,以硬板為大宗,日商居三,以載板及軟板為主,韓商第四,主攻載板領域。
過去陸資PCB則近乎100%的生產都在中國境內,自去年底起陸資大廠紛紛宣布前進泰國設廠,此為中國大陸PCB產業向海外移動的新里程,此波投資第一階段量產時程,大約落於2024下半年至2026年,預估2026年陸資PCB海外生產之產值比重將提升至1.5%至2%。
就終端應用產業來看,汽車產業的發展是陸資板廠的另一個亮點,汽車原本即是大陸的重點扶持產業,尤其是新能源車,不論銷售或生產皆在全球扮演重要的角色,今年5月官方推動新能源車下鄉,倘若目標能實現,經濟規模將再度放大,對於PCB產品的影響力將不亞於電腦、通訊以及消費性產品。
值得關注的是,中日韓電路板同業發展策略,除了在不同的產品領域發揮了自身優勢,在兩岸合計超過20家PCB製造商宣布泰國投資計畫後,全球PCB產業也在東南亞開闢了新戰場,泰國有望成為新的PCB生產聚落,群聚能夠減少廠商的物流、採購成本,更能激發產業的創新與突破。
(轉載自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)